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地方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伍家沟民间故事是伍家沟的传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又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自成脉络形成的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扬善弃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人,推崇智慧,重视技艺,总体上是积极向善的,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伍家沟距武当山金顶70里,处于武当山道教腹地。在武当道教文化覆盖区的广大农村天地里,都有一批数量巨大的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生活故事。楚文化在伍家沟这一古老的村子里也有所体现,如在村民的信仰、风俗、生产方式、衣、食、住、行,以及民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表现。许多古老的风俗,如先秦楚人的拜日、崇火、尊凤、招魂,与尚东、尚左的信仰与风俗,至今仍在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有所留存。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的形成,有三个因素,道教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的底蕴,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三种文化在伍家沟汇合,形成“内陆湖效应”,储存、积累,再由社会、家庭等方式传承,使“内陆湖”中精神财富逐代下传,并不断进行再积累、再提高、再巩固,而结出了今天的硕果。 

文化特征

播报
编辑

内容分类

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 
在伍家沟,传统口传民间文学得以较好继承,能讲出50个故事以上者47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者9人。其中,许多传统民间故事讲述者亦是民歌师傅,他们能说能唱。从年龄层次看,有80余岁的老人,有50岁左右的壮年,有20多岁的青年,也有少年儿童,更有故事家庭、故事夫妻。他们讲述的故事,内容十分广泛,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狗婚配直到当代,上下五千年,无所不谈。一部部地方史,村史,家史,由传统民间故事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历史回味中得到享受。 

故事特点

伍家沟民间故事中,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它们反映了普通群众的创作状况,是研究伍家沟故事发生、发展的第一手材料。鲜明的地方色彩。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特别是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
民间故事《人狗成亲》
《人狗成亲》这类神话是全国首次发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以狗为图腾的影子;《挖断岗》传达出了关于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的一组传说均为外地闻所未闻,显然是他到过武当山地区的反映;《秦朝的书生今日死》虽然传统色彩浓郁,却是当代的产物。 
鲜活的故事生态。至今有的老人仍把出自幻想的传说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实有其事,所以讲述起来格外生动传神,特受群众青睐。故事活动有一定群众性。这些特点的形成是与伍家沟地处山区,环境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与外面的大千世界基本上处于隔绝封闭状态息息相关的。 

艺术特色

1.场景之美
伍家沟幻想故事有许多引人入胜、超越常态的场景,如一座院落在天空中飞翔几千里落在武当山山下,无比奇异而壮观(《玉石院子》)。鲁班骑着做木工活的木架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上下班,非常神奇有趣。有法术的道士竟用蛇搭凉棚,使毛巾变得像扁担,可以挑水;将一块砖头变一座山,一碗水变一片海洋,这种场景神奇壮观,美不胜收。《何首乌精》篇讲,一道士吃了修行千年的何首乌精,小道士成为神仙,把煮何首乌的水浇在道观的四周,道观伴着云彩飘飘然飞升到天上成为仙宫。道观飞升的景象的幻想景象具有飘逸的美,人们好像看到一座庙宇在仙气的托举中冉冉飞升,这种景象令人无限神往,感受到目睹仙境一般。 
2.人物之美
民间故事《潇湘图》
伍家沟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有神仙、有精怪类形象,这些人物具有多方面的美。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42年,修行非常刻苦专心,竟至茅草根扎穿了脚,鸟在头上做窝也不知道。这种怪异形体、怪模怪样,令人可笑,表现了形象的怪诞美。伍家沟故事中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大都年轻貌美,姿容出众,魅力四射,她们嫁到贫苦人家后,贪官恶霸都千方百计想抢夺霸占她们。伍家沟故事中的幻想人物更多是具有精神美,故事中的女鬼没有阴森之气,面貌不是青面獠牙,而是如世间平常女性,开朗活泼,生活乐观,热心助人。《一餐浪浆饭》中的女鬼见到一个素不相识的醉汉躺在自己土坟门上,担心他被动物伤害,就精心看护,放弃看戏和聚餐的享受机会。她舍己为人,其心灵至善至美,是一个有美好人性的善鬼、佳鬼。其他精怪所幻化的女性形象大都心地善良、勤劳、聪慧、美丽,同情受苦人,痛恨害人的恶官,在她身上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才智和优秀品德,是集心灵美、形象美于一身的典型形象。 
3.结局之美
伍家沟的爱情婚姻故事的结局大多是圆满的。无论是人与鬼、人与仙、人与精怪相恋无论经过怎样的磨难、出生入死,或几番转世最后终于得以结合,有情人终成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大多是“大团圆”结局。《娘十七,儿十八》篇的主人公与女鬼相爱经过生生死死的磨难,最后夫妻终于团聚。在善人与恶人斗争的故事中,恶人在做尽坏事之后必将自食其果,落得自我毁灭自取灭亡的下场。“美战胜丑”、“正义战胜邪恶”的定律一定实现。故事中的贪官恶霸见到一些贫苦农民得到精怪幻化的美妻后,色欲爆发,用种种恶毒的计策来抢夺霸占。而精怪仙妻用法术、法宝来抗恶、治恶、惩恶。《田螺精姑娘》中的县太爷想杀死家有貌美仙妻的贫苦男子,然后霸占其妻,结果被男子的仙妻用法术烧死。《蚌蛤精姑娘》中的作恶多端的土霸王起色心想夺取王狗的仙妻,蚌蛤精姑娘送给土霸王一个小瓶,瓶中突然发出滔天大水,把土霸王的房子财产冲光,土霸王也被大水淹死,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王小打鱼》、《王老二种瓜娶媳妇》中的龙三小姐也都用法宝烧死了作恶的县官。这些幻想故事用幻想取胜的方法,表示必胜的信心,满足听者读者的愿望。在封建制度下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压迫,有很多不幸的遭遇,通过这些幻想故事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获得一种慰藉。也表现了歌颂善良的道德倾向和审美理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正如高尔基所说:“故事在我面前展开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希望之光,在那种生活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在活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传承方式

伍家沟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从总体说,分“社会传承”与“家族传承”两个方面。社会传承,是针对“家族传承”的整体而言。它是宏观的、全面的、综合的一种民间文化传承现象。归纳为四个传播渠道。 
1.风俗传承
这里指节日以外的风俗,如结婚、丧事、换孝嫁女、庆寿、盖房、搬家、生子、考学与一些特殊的社会驱邪禳灾的野外活动。这些风俗活动中,人们都有庆贺、接客等习惯,亲戚、朋友、邻居会聚一堂。农村受房舍等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因人多而无法住宿,大家便以拉家常,讲故事来消磨长夜。民间文学便是人们消磨时光的一种最好手段。
节日传承。除农村传统的春节、元宵、端阳、中秋之外,道教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带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人们多请朋邀友集中活动,不自觉地也交流了故事。
文艺传承。戏剧、曲艺、民间耍灯、舞蹈、道情、渔鼓、莲花落……是传承民间文学的有效渠道。有些民间故事,明显来自于戏剧、评书、叙事诗。有些民间故事,也被艺人们改编成戏曲、评书、说唱等文艺形式。艺人们长年走村串乡,对交流、传承民间文艺起到了关键作用。 
2.工役传承
村民们当兵,当伙计,打柴卖草,出外卖工,担盐挑油搞运输,找木料,换工做农活,木匠、窑匠、砌匠、铁匠等各种手艺人,工余休息,都乐于讲唱民间文学。这些人在伍家沟进进出出,既带进了外地的、也交流巩固了本地的传说故事。 
3.家族传承
家族传承,分三个渠道。父系传承。伍家沟有伍、李、冯、葛、罗五大姓氏。在九十位重要故事讲述者中,冯姓八人,葛姓十四人,罗姓四人,李姓八人,伍姓九人,共占70%。因此,父系传承是伍家沟民间故事家族传承的主渠道。母系传承。母系包括舅家、外公外婆与他们的内亲外侄等直系亲属,表明故事是由母亲或母亲的家门传播而来。故事家庹珠秀,其娘家是故事家庭,住隔山。嫁到伍家沟冯家后,带来了民间故事与民歌。正好其冯家婆母亦爱看戏,常讲戏曲故事,日积月累,她便成了该村出色的故事家、歌篓子。她的儿子、女儿、孙女也非常会讲故事。由于她会唱民歌,常常连说带唱,她的女儿也是这样。 
4.姻亲传承
也叫婚姻传承。是伍家沟民间文学传承与邻村横向交流,吸取营养的一个长久渠道。在伍家沟成年妇女中,外村嫁进来的媳妇加之嫁去的姑娘回来住娘家,她们都在无形中带回了外地流传的故事。另外,因婚姻关系迁来的住户,对伍家沟积累故事,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现形式

播报
编辑
伍家沟民间故事在伍家沟村一直口耳相传,主要通过老一辈人给晚辈讲故事的方式表现。 




评论(3)

  • 评论列表:
  •  www.lyjyq.com
     发布于 2024-11-18 20:42:02  回复该评论
  • 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谢谢分享。 https://www.yonboz.com/video/17315.html
  •  传奇私服
     发布于 2024-11-27 14:25:04  回复该评论
  • 阿拉德之怒新版:疑问攻略传世之路?:https://501h.com/fugu/12483.html
  •  热播影院
     发布于 2024-12-01 01:48:16  回复该评论
  • 《薛仁贵征东国语》香港剧无广告高清版:https://www.jinzhuqq.com/dyvideo/22461.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