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河西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 


      

源于变文说

传承人展示祖传“河西宝卷” [2]
对于河西宝卷的源出,甘肃本地研究者大多认为敦煌变文是河西宝卷的母体。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论点就几成定论。谢生保从文体、音乐、讲唱仪式、宗教思想四方面对比了变文和宝卷,印证郑振铎先生“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的结论。段平认为: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后代。方步和强调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是还活着的敦煌俗文学。此后,当地的研究者大多沿袭这一说法。 [3]

源于宗教说

演唱场面
车锡伦先生在研究宝卷的渊源时否定了郑振铎先生“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的结论用,又在对“明清民间教派和教派宝卷(经卷)在甘肃专区的流传”的研究中,证明了“河西地区的民间念卷和宝卷与内地(特别是北方念卷和宝卷)同源同流的关系”。明万历时无为教的《销释真空宝卷》经甘肃东部传入宁夏,康熙三十七年(1698) 张掖刊刻了《敕封平天仙姑宝卷》,这二种教派宝卷证明从明万历到清康熙年间,教派宝卷随着民间教派传入河西甘肃并有所发展。民间教派在河西宝卷的起源和传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清代河西地区的民间教派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镇压。现代河西地区仍有一-些民间教团活动,如酒泉地区的清茶会、白腊会、皇极会、雨花会、大乘会等,它们都主持或组织念卷活动”。 

源于北方宝卷

除了民间教派对河西宝卷的影响之外,河西宝卷与北方宝卷的同源同流关系还可以通过河西宝卷与其他北方宝卷存在大量共有卷目来证明。车锡伦先生经过比较“山西流传民间宝卷目”与“甘肃河西地区流传抄本民间宝卷目”,认为河西宝卷同北方的民间念卷和宝卷属于同一个系统。中有三分之一的卷目在国内其他地区有流传。车锡伦先生的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严谨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文化特征

播报
编辑

题材类别

  • 社会类
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是河西宝卷的主要内容,由于这里的人民常年从事农牧业生产,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流传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改编和加工,使同一宝卷在不同地区的手抄本几乎完全一致,如《丁郎寻母宝卷》、《继母狠宝卷》、 《遭 劫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最多,质量也比较高,是最基本的一类。
  • 历史类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在这里,西汉名臣张骞被匈奴软禁十余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匈奴,这里也留下了苏武牧羊的足迹,另外,历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也传到了河西,河西人民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戴之情,就把他们唱进了宝卷。由于这一类宝卷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成了人们最喜爱的一类,著名曲目有《昭君宝卷》、《孟姜女哭长城宝卷》、《康熙宝卷》、《包公错断阎叉三宝卷》等。
  • 娱乐类
甘肃是一个民间故事非常丰富的地方,民间故事自然也成了宝卷最主要的题材。因为这一类宝卷神话色彩浓厚,故事情节动人,听起来委婉有趣,感染力强,所以群众也比较喜欢,主要曲目有《天仙配宝卷》、《劈 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 等。这一类宝卷数量也比较多,仅次于描写社会生活的宝卷数量。
  • 教育类
河西宝卷也是河西人民教育和启发子孙后代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宝卷选取了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童话故事做题材,运用神奇的幻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渲染故事,使这一类的宝卷既曲折动人又饱含鲜明的教育主题,如《老鼠宝卷》、《鹦哥宝卷》等。
  • 佛教类
这类宝卷是从敦煌佛教变文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演释经文、宣扬教义、劝人行善,这类宝卷的代表曲目有《目连三世宝卷》、《唐王 游地狱宝卷》、《劈山救母宝卷》 等。

艺术特征

演唱场面
河西宝卷的主要形式是讲唱过程中韵白结合,有说有唱,以“接佛声”为主要手段吸引听众积极参与演唱。白话是念卷人为了叙述故事情节、交待事件发展、铺叙人物关系、点明时间地点而采用的一种表演手法,
河西宝卷以“讲”或“说”的形式来表现。而韵文则是为了寄寓善恶褒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抒发爱憎情绪、烘托渲染气氛而采用的手法,以“吟”或“唱”的形式来表现。韵文体宝卷融会了各种曲调,亦加进了部分凉州民歌调,如《哭五更》、《莲花落》、《十劝人》等。 
河西宝卷的基本形式是韵散结合,散说部分一般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结果等;韵文部分主要重复散说部分的故事,起强调作用,句式以十字句最多,七言句次之,还有五言句、四言句,句子有一定的平仄韵律。就散说与韵文部分的比重说,韵文多于散说。通常情况下,河西宝卷由开头、过渡、散说、韵文和结尾五部分构成。 [4]

演唱方式

播报
编辑
古本河西宝卷
民间在演唱宝卷时,须聚众举办一定的仪式,然后由专人依照宝卷文本内容有说有唱地“照本宣科”,在场听众通常也在指定的段落处随声应和,故而演唱宝卷也叫“宣卷”(河西民间称为 “念卷”)。 
有一人念卷、众人和佛的方式,韵文部分一人唱,众人和,散文部分由念卷人一人宣读或讲解;通常要找一个或几个和佛人坐在念卷人旁边和佛(也有所有听卷人一起和佛的)。有时候是一人念卷,他一个人承担所有宝卷说唱演出。也有两人念卷,一人负责散文部分,另一人负责韵文部分,有时候则是一个人念通散文部分,而吟唱部分则由另外-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当听众,也可以给领唱做简单的伴唱。 


评论(0)

发表评论: